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一带一路” 倡议能否改善劳动力错配? ———来自中国地级市的经验证据
作者: 孙焱林, 李 格, 高 达
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 经济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倡议; 劳动力错配; 市场规模; 制度环境; 双重差分法
分类号:F127; F242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02):124-139
摘要:
目前中国劳动力错配现象严重、 人口红利逐渐消失, 提高劳动力配置效率是中国经济转型的必经之路。 在封闭条件下, 劳动力配置效率的提高主要通过优化一国内部劳动力流动来实现, 而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劳动力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 文章旨在考察 “一带一路” 倡议这一深层次的对外开放是否有助于改善中国地区劳动力错配。 基于 2009—2018 年中国 267 个地级市面板数据, 通过双重差分法实证考察了 “一带一路” 倡议对中国地区劳动力错配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一带一路” 倡议显著降低了地区劳动力错配水平, 在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 这一结论仍然成立。 机制分析表明, “一带一路” 倡议能够通过市场规模机制改善劳动力错配, 其中国际市场规模机制较为显著, 而国内市场规模机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 “一带一路” 倡议对地区劳动力错配的改善效应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加显著。 研究结论有以下政策启示: 一是要鼓励出口、 跨国投资及在海外设置分支机构等国际化行为, 使劳动力要素通过商品出口、直接的跨国就业或间接的产业转移参与全球分工; 二是要破除地方保护主义等市场分割障碍来更好地释放国内需求红利, 充分利用国内大市场和 “一带一路” 带来的国际市场扩大, 共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 三是要特别注意推动国内市场化改革, 不断完善制度环境, 缩小寻租和投机空间, 保障“一带一路” 倡议对劳动力错配改善效应的发挥。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 中国区域经济周期差异性、集群性和收敛性与区域梯级宏观调控机制研究”(20BJY01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 “大维面板数据模型中存在序列相关性的截面相关性检验研究”(71703044)。
作者简介:
孙焱林,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李格 (通信作者),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高达, 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