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立国.积极贯彻优先发展方针加快构建适应老龄化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N].中国社会报, 2010-11-12.
[2] 高岩, 李玲.机构养老服务研究文献综述[J].劳动保障世界, 2011, (7).
[3] 罗亚萍, 史文静, 肖阳.城市居民养老方式的变化趋势、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对西安市居民养老方式的调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 (1).
[4]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 年) [EB/OL].[2012-12-11].http://fss.mca.gov.cn/article/lnrfl/zcfg/201302/20130200421922.shtml.
[5] 人民网."失能老人"要靠政府养老[N/OL].[2012-07-27].http://opinion.people.com.cn/n/2012/0727/c159301-18610400.html?prolongation=1.
[6] 王静, 吴明.北京市某城区居家失能老年人长期护理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全医科学, 2008, (12A).
[7] 褚湜婧, 孙鹃娟.影响城市老年人养老意愿诸因素分析[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2).
[8] 周秀慧, 焦亚波, 李汉, 等.南京市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3).
[9] 焦亚波.上海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10).
[10] 高晓路, 颜秉秋, 季珏.北京城市居民的养老模式选择及其合理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 2012, (10).
[11] 同
[6] .
[12] 初炜, 胡冬梅, 宋桂荣, 等.老年人群养老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7, (12).
[13] 袁秀, 阳四, 王辉, 等.城市居民养老意愿与养老模式研究—以石家庄市、邯郸市为例[J].经济论坛, 2012, (4).
[14] 同
[9] .
[15] 同
[10] .
[16] 同
[13] .
[17] 段贤来, 朱继臣, 张敏, 等.安徽省城镇老年公寓入住老人状况调查及对策建议[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4, (3).
[18] 同
[7] .
[19] 曾子昂.关于武汉市居民养老方式的调查报告[J].科技创业月刊, 2013, (3).
[20] 丁煜, 叶文振.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 2001, (2).
[21] 宋宝安, 杨铁光.观念与需求: 社会养老制度设计的重要依据—东北老工业基地养老方式与需求意愿的调查与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3, (3).
[22] 同
[12] .
[23] 丁华, 徐永德.北京市社会办养老院入住老人生活状况及满意度调查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 2007, (3).
[24] 周宇.养老机构发展呼唤创新—基于北京市海淀区养老机构的调研[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5).
[25] 同
[8] .
[26] 同
[13] .
[27] 赵迎旭, 王德文.老年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态度的调查报告[J].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6, (4).
[28] 同
[12] .
[29] 同
[20] .
[30] 同
[10] .
[31] 杨晓龙, 李彦.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意愿及影响因素—以烟台市的1273 位老年人为例[J].科学·经济·社会, 2013, (2).
[32] 同
[19] .
[33] 宋红玲, 陈志菊, 顾桐语, 等.南通市老年人养老意愿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16).
[34] 同
[7] .
[35] 同
[10] .
[36] 同
[31] .
[37] 同
[12] .
[38] Yang, H.The Distributive Norm of Monetary Support to Old Parents: A Look at a Township in China [J].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1996, 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