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使用帮助
 



 
 
 
 
摘要点击排行 下载点击排行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老年人养老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
作者: 陶涛1, 丛聪2
单位: 1. 中国人民大学 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872;
2. 中国人民大学 社会与人口学院, 北京 100872
关键词: 养老方式;养老意愿;居家养老
分类号:C913.6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4,35(3):15-22
摘要: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的北京市西城区老年人基本情况和服务需求研究调查数据,将可能影响养老方式选择的各个因素分为自身特质、健康状况、家庭环境、社区环境四类,针对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居家养老三种方式进行多分类Logistic回归,以此来比较各类因素对不同养老方式的影响。结论表明,北京市中心市区老年人在养老方式选择上主动性更强,选择非家庭养老多是注重心理感受而非客观身体条件,配偶健在与否和子女数量的影响较为微弱,子女孝顺与否的影响十分显著,总体而言依然较为传统。此外,养老服务供给对人们养老方式的选择影响还较为微弱,需要进一步加强。

Using the elderly basic condition and the community service demands survey data from the Beijing Xicheng district conducted by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 at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 in 2013, we classified the potential influencing factors on elder's preference for old-age support into four categories: elder's own characters, health conditions, family situation and community environment. We define general old-age support which include family care, institution care and family along with community care. Using Multinomial-Logistic Regression, we examine and compare the importance of each factor. The conclusion shows that senior citizens of downtown area in Beijing are more active in such selection but is still traditional in general. The reason for them to choose non-family support pension mode has more correlation with psychological feeling rather than the objective physical limit. The variable which affects the support pattern preference significantly is children's filial piety rather tha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and whether their spouses are alive. In addition, the influence of community service on preference for patterns of old-age support is relatively weak, and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基金项目: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对居家养老的现状分析和供需预测"(13JDSHC010)。
作者简介:
陶涛,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讲师;丛聪,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本科生。
参考文献:

[1] 丁煜,叶文振.城市老人对非家庭养老方式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学刊,2001,(1).
[2] 肖洁.城市居民养老方式选择的代际比较[J]. 市场与人口分析,2007,(1).
[3] 郭志刚,陈功.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经济流量的分析[J].人口研究,1998,(1).
[4] 姜向群,丁志宏,秦艳艳.影响我国养老机构发展的多因素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1,(4).
[5] 王树新,赵智伟.第一代独生子女父母养老方式的选择与支持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7,(4).
[6] 同[1]
[7] 龙书芹,风笑天.城市居民的养老意愿及其影响因素[J].南京社会科学,2007,(1).
[8] 姚引妹.经济较发达地区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以浙江农村为例[J].人口研究,2006,(6).
[9] 蒋岳祥,斯雯.老年人对社会照顾方式偏好的影响因素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人口与经济,2006,(3).
[10] 张丽萍.老年人口居住安排与居住意愿研究[J].人口学刊,2012,(6).
[11] 王来华,瑟卡[DK]·施耐德约.论老年人家庭照顾的类型和照顾中的家庭关系—一项对老年人家庭照顾的"实地调查"[J].社会学研究,2000,(4).
[12] 郭志刚.中国高龄老人的居住方式及其影响因素[J].人口研究,2002,(1).
[13] 同[1] .
[14] 夏传玲,麻凤利.子女数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影响[J].人口研究,1995,(1).
[15] 桂世勋,倪波.老人经济供给"填补"理论研究[J].人口研究,1995,(6).
[16] 宋一君.不同人群对养老模式选择的经济分析[J].现代农业科学,2009,(3).
[17] 同[9] .
[18] 李建新,于学军,王广州,刘鸿雁.中国农村养老意愿和养老方式的研究[J].人口与经济,2004,(5).
[19] 同[4] .
[20] 伍小兰.中国农村老年人口照料现状分析[J].人口学刊,2009,(6).
[21] 姚远.从宏观角度认识我国政府对居家养老方式的选择[J].人口研究,2008,(2).
[22] 同[14] .
[23] 郭竞成.居家养老模式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社会保障研究,2010,(1).
[24] 杨宗传.居家养老与中国养老模式[J].经济评论,2000,(3).
[25] 宋宝安.老年人口养老意愿的社会学分析[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4).
[26] 同[5] .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