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程名望,史清华,徐剑侠.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动因与障碍的一种解释[J].经济研究,2006,(4).
[2] 史清华.农户经济增长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3] 李光明,马雪鸿,潘明明.维吾尔族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动因及障碍实证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 (3).
[4] 杨金风.农村劳动力的非农就业能力与外出动机之间的关系分析—以山西为例[J].中国农村观察,2009, (3).
[5] 朱新秤.就业能力:内涵、结构及其培养[J].广东社会科学,2009,(4).
[6] Bojnec Stefan, Dries Liesbeth.Causes of Changes in Agricultural Employment in Slovenia[J].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5,(12).
[7] 程名望,潘烜.个人特征、家庭特征对农村非农就业影响的实证[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2,(2).
[8] 李劲松,何福萍.非农就业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1).
[9] Nielsen, I., R.Smyth, Q. Zhai.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China's Off-farm Migrants[J].Journal of Happiness Studies,2010,11(1).
[10] 陈民恳.金融危机下农民工就业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宁波市外来人口的就业调查[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9,(11).
[11] 黄四海.基于Logit模型返乡农民工外出务工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地区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1,(2).
[12] 何军,洪秋妹.个人、家庭与制度:苏北农民外出务工的影响因素分析[J].农业经济,2007,(10).
[13] 朱农.论收入差距对中国乡城迁移决策的影响[J].人口与经济,2002,(5).
[14] 都阳,朴之水.迁移与减贫—来自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3,(6).
[15] 刘靖.非农就业、母亲照料与儿童健康—来自中国乡村的证据[J].经济研究,2008,(9).
[16] 同[3] .
[17] 同[7] .
[18] 同[8] .
[19] 同[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