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使用帮助
 



 
 
 
 
摘要点击排行 下载点击排行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我国体面劳动研究的最新发展
作者: 周格
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 北京 100070
关键词: 体面劳动;最新发展;我国
分类号:F240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3,34(3):84-89
摘要:

体面劳动(decent work)的概念自1999年问世以来受到了国内学者的极大关注。本文检索了2009年至2012年9月在国内公开发表的以"体面劳动"为关键词的研究论文和著作,并对这些研究进行了分析、梳理,认为近期的研究具有视角多元化、群体广覆盖和实证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三个特点,最后做出了简要述评和展望。

The concept of "decent work" was launched by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n 1999. Since then,it has caught great attention among Chinese scholars. This paper collects and reviews literatures on decent work published between 2009 and september of 2012 in China. Three features of those studies are identified,namely diversified perspectives of research,broader coverage of groups being analyzed and impressive progress in empirical research. Finally,several comments and directions for further research are presented.
基金项目: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科研水平提高经费项目
作者简介:
周格(1968-),女,北京市人,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劳动与就业、人才满意度等。
参考文献:

[1] ILO.Report of the Director-General: Decent Work [R].International Labor Conference,Geneva,1999.
[2] 代利凤.国内体面劳动研究进展和述评[J].辽宁行政学院院报,2010,(6).
[3] 燕晓飞,信卫平.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劳动就业的影响与体面劳动的实现[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10).
[4] 张爱权.金融危机背景下保障职工体面劳动新思考[J].理论探索,2009,(1).
[5] 杨胜昔.对国际金融危机下促进职工体面劳动的思考[J].企业经济,2009,(10).
[6] 贺汉魂,王泽应.马克思体面劳动观的伦理意蕴及其现实启示探析[J].当代经济研究,2012,(3).
[7] 周建群.实现体面劳动的路径选择—基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视角[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10,(6).
[8] 熊来平.体面劳动的哲学思考[J].井冈山大学学报,2011,(11).
[9] 邱依,邱炜煌."体面劳动"呼唤发展运用劳动价值论[J].求实,2010,(11).
[10] 庞博.我国"体面劳动"议程的发展[D].吉林: 东北师范大学,2011.
[11] 陈静媛.我国体面劳动的现状及完善措施[J].青海社会科学,2010,(9).
[12] 林燕玲.体面劳动在中国的阐释和实践[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1,(3).
[13] 李小波.我国体面劳动指标探析[J].前沿,2010,(3).
[14] 申晓梅,凌玲.体面劳动的多层面测评指标体系建设探析[J].中国劳动,2010,(11).
[15] 曹兆文.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衡量指标探要[J].人口与经济,2011,(6).
[16] 曹兆文.体面劳动基本理念与衡量指标的关系[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2012,(1).
[17] 王希.论我国体面劳动法律保障机制的构建[J].前沿,2011,(10).
[18] 卫兴华,武靖州.实现劳动者"体面劳动"的三重机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11,(2).
[19] 马桂萍,卜红双.体面劳动视域中的工会工作[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12).
[20] 张丽.在促进实现体面劳动中发挥工会作用[J].北京市工会干部学院学报,2010,(12).
[21] 沈志义.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之思考[J].中国流通经济,2011,(11).
[22] 袁凌,施思.基于博弈论的企业员工体面劳动保障机制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1,(11).
[23] 袁凌,陈宥任.隐性合约理论视角下企业员工体面劳动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12,(7).
[24] 丁开杰.社会排斥与体面劳动问题研究[M].北京: 中国社会出版社,2012.
[25] 丁开杰.中国的体面劳动赤字及其政策建议—基于包容性视角的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12,(7).
[26] 宋国学.体面工作绩效研究综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11,(6).
[27] 刘立虎.农民工体面劳动的现状及障碍分析: 以奉贤区杨王村工业园为例[D].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2011.
[28] 贺天平,刘欣,李华君.体面劳动: 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山西大学学报,2012,(3).
[29] 邓圩.新生代农民工生存状况调查—追求体面劳动[J].就业与保障,2010,(10).
[30] 王永芳.以人为本: 实现农民工体面劳动的价值取向[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1,(2).
[31] 李朝阳.体面劳动与女农民工劳动权益保护[J].理论探索,2011,(1).
[32] 李朝阳.体面劳动视域下教师劳动权益保护问题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5).
[33] 杨晓鸿.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与高校教师"体面劳动"[J].高教论坛,2010,(8).
[34] 赵红."体面劳动"与教职工权益维护[J].工会论坛,2009,(7).
[35] 刘明辉.家庭工人体面劳动公约对中国立法的影响[J].妇女研究论丛,2012,(5).
[36] 廖娟.从国际劳工组织体面劳动看我国家政工的法律权利与法律地位[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6).
[37] 林燕玲,任意.家政工人与体面劳动[J].中国工人,2010,(9).
[38] 熊越.我国妇女体面劳动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2010.
[39] 李朝阳.体面劳动视域中的女性劳动权益问题研究[J].甘肃社会科学,2011,(1).
[40] 郑延涛,孙磊.资源型地区体面劳动: 成就、问题与对策—以山西省为例[J].理论探索,2011,(3).
[41] 同[2] .
[42] 曹兆文.GDP 对体面劳动生产性的影响—基于中国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11,(11).
[43] 黄维德,柯迪.各国体面劳动水平测量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1,(11).
[44] 周强.农业生产者体面劳动水平研究—以长株潭地区为例[D].湖南: 中南大学,2011.
[45] 柯迪.上海知识员工体面劳动状况调查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D].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2011.
[46] 孙骎骎.我国服装业体面劳动现状与激励机制研究[D].上海: 东华大学,2009.
[47] 杨澄,杨以雄,杞文楠,孙骎骎.我国服装加工企业体面劳动现状与认同度探析[J].东华大学学报,2011,(12).
[48] 张辉.体面劳动和纺织服装企业转型升级—一项纵贯式研究[D].上海: 东华大学,2011.
[49] 同[2]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