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金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近现代经济发展史[M].北京: 当代中国出版社,1994.
[2] 戎殿新,司马军.各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M].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
[3] 袁缉辉.老龄问题[M].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1986.
[4] 翟象乾.首批大陆记者台湾纪行[M].长春: 吉林人民出版社,1992.
[5] 宋斌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老龄化的影响及其对策建议[J].公共管理学报,2004,(1).
[6] 李澜,李阳.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研究—基于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6).
[7] 肖云,崔永亮.我国空心村的形成机理及对策研究[J].时代经济论坛,2008,(9).
[8] 夏莉艳.后农村劳动力转移时期的农业政策取向—基于日、韩的经验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0,(3).
[9] 何福平.农村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J].求索,2010,(11).
[10] 马草原.非农收入、农业效率与农业投资—对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格局的反思[J].经济问题,2009,(7).
[11] 谢培秀.农村劳动力的产业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江淮论坛,2009,(5).
[12] 陈锡文,陈昱阳,张建军.中国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农业产出影响的量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11,(2).
[13] 李宗才.农村劳动力老龄化研究及对策[J].科学社会主义,2007,(6).
[14] 李维平.农业从业人员老龄化及其应对措施[J].农家之友,2008,(22).
[15] 张卫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初探[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9,(1).
[16] 同[6] .
[17] 陈赛权,姚引妹.浙江省人口老龄化与全国的比较研究[J].西北人口,2000,(1).
[18] 徐天琪,叶振东.人力资源开发的理论与实践[M].杭州: 杭州大学出版社,1997.
[19] 同[6] .
[20] 金建江.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发展现代农业的影响—基于对浙江海宁地区农村的调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8,(3).
[21] 贺雪峰.简论中国式小农经济[J].人民论坛,2011,(8).
[22] 梁敏玲.近代城乡关系的大致走向—以时人所论所行为中心的梳理[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
[23] 黄祖辉,刘慧波,邵峰.城乡区域协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社会科学战线,200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