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使用帮助
 



 
 
 
 
摘要点击排行 下载点击排行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基于人才集聚载体的人才吸引力研究—以辽西北地区为例
作者: 李乃文, 李方正
单位: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葫芦岛 125105
关键词: 辽西北地区;人才集聚载体;人才吸引力;系统动力学
分类号:F241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1,32(6):41-48
摘要:

突破辽西北战略需要人才集聚支持。本文建立了由主体载体、服务载体、保障载体组成的人才集聚载体体系,总结人才吸引力影响因素,借助系统动力学建立人才集聚载体与人才吸引力的互动关系模型,并结合辽西北地区进行模拟分析,从建设人才集聚载体的角度提出增加辽西北地区人才吸引力的措施。

Breakthrough Liaoning Northwest strategy needs the support of gathering talents.This paper established carrier system for gathering talents,which including main body carrier,service carrier,and safeguard carrier,and summarized the influencing factor of talents attraction.Using system dynamics method,it established interaction model of talents converging carrier and talents attraction.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ruction talent gathering carrier and combined with simulation analysis in Liaoning Northwest region,we proposed the specific measures to increase talent attraction.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李乃文(1967-),黑龙江密山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管理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产业集群、人力资源管理
参考文献:

[1] 朱杏珍.浅谈人才集聚研究[J].商业研究,2002,(8上).
[2] 朱杏珍.人才集聚过程中的羊群行为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2,(7).
[3] 宋美丽,孙建.国外人才集聚模式的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纵横,201t),(2).
[4] 牛冲槐等.人才聚集效应及其评判[J]. 中国软科学,2006,(4).
[5] 刘春梅,陈国华.基于人才集聚载体的人才集聚对策研究[J].企业技术开发,2009,(12).
[6] 黄鹤.浙江省创新人才集聚载体之优劣势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9,(6).
[7] E.G.Ravenstein.The Laws of Migration[J].Journal of the Statistical Society of London,1880,48(2)
[8] D.J Bogue.Applications of Demography[M].The Population Situation in the US,1975.
[9] J.R.Hicks.The Theory of Wages(2rid Editlon)[M].London:MacMillan,1932.
[10] Richard Florida著,方海萍,魏清江译.创意经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11] 张玉兰.把握人才集聚规律、推进人才集聚工程[J]. 中国人才,2005,(12).
[12] 朱杰.企业吸引人才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1).
[13] 张西奎,胡蓓.产业集群的人才集聚研究[J].商业研究,2007,(3).
[14] 王崇曦,胡蓓.产业集群环境人才吸引力评价与分析[J]. 中国行政管理,2007,(4).
[15] 张樨樨.产业集聚与人才集聚的互动关系评析[J].商业时代,2010,(18).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