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使用帮助
 



 
 
 
 
摘要点击排行 下载点击排行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技术创新对我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1991~2007
作者: 唐国华1,2
单位: 1.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江苏南京 210000;
2. 南京审计学院经济系, 江苏南京 211815
关键词: 技术创新;就业创造效应;就业破坏效应
分类号:F241.4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1,32(3):37-42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1991~2007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对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和就业破坏效应进行分解和分别测度。研究显示, 技术创新的就业总效应与技术创新强度正相关, 同期技术创新的就业创造效应大于破坏效应, 并且这两种效应均随着时间推移呈现-定的波动性。

Based on the time-series data from 1991 to 2007 in China, this paper uses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o decompose and estimate job creation effects and job destruction effect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otal employment effect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ha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innovation intensity while the job creation effects are beyond job destruction effects in the same period.These two effects also show volatility over time.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09CJL020);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9SJD790043)
作者简介:
唐国华(1978-),江苏常州人,南京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南京审计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制度经济学与经济增长理论。
参考文献:

[1] 何平, 骞金昌.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与就业增长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 2007, (9).
[2] 姚战琪.资本深化、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效应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 2005, (1).
[3] 叶仁荪.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与技术进步路线的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8, (3).
[4] 朱轶.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变动对我国就业效应的经验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9, (5).
[5] Aghion, P., P.Howitt.Growth and Unemployment[J].Reviwe of Economic Studies, 1994, (61).
[6] Pissarides, c.A.Equilibrium Unemployment Theory[M].London:Basil Blackwell, 1990.
[7] Marco Vivarelli.The Economics of Technology and Employment[M].Elgar, Aldershot, 1995.
[8] 宁光杰.技术进步与就业的补偿机制[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07, (4).
[9] D.T.Mortensen.Technology Progress, Job Creation and Job Destruction[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 1998, (1).
[10] Garcia, A.Innovation and Jobs:Evidence From Manufactory Finns[EB/OL].http://www.ew.uc3m.es.2002.
[11]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资本化扩张与赶超型经济的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 2010, (5).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