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晓莉.多元社会治理模式探析[J].理论导刊, 2005, (5):2.
[2] 史献芝.于治理理论视阈中的公共危机治理[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 (1):82.
[3] 俞可平.全球治理引论[J].马克思主义现实, 2002, (1):21.
[4]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34.
[5] 俞可平.治理与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0.45.
[6] 周学馨, 钟庆才.构建人口发展战略管理学框架的初步设想[J].人口研究, 2008, (5):92—94.
[7] 周申蓓, 周学馨.基于社区治理的人口治理[J].市场与人口分析, 2007, (5):79.
[8]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课题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内涵、趋势、问题及对策[R].中国行政管理, 2005, (2):24.
[9] 周学馨.人的全面发展与人口发展的制度创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 (2):27—28.
[10] 郁建兴.社会主义市民社会的当代可能性[J].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2003, (2):77.
[11] 郁建兴.全球化:一个批评性的考察[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3.78.
[12] 马芒.市场经济条件下构建人口宏观管理机制的战略选择[J].理论建设, 2007, (3):24.
[13] 任远.论社区是我国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和良好机制[J].南京社会科学, 1997, (9):39.
[14] 梁济民.人口与计划生育实用词典[D].北京:知识出版社, 2006.124.
[15] 黄英, 沈飞.人口流动的市场经济规律及成因分析[J].东岳论丛, 2004, (6):6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