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人世间关于人口问题的争论凡二百年,至今未完全止息.在中国近代史上争论尤为激烈.从英国的牧师、美国的学者、中国明代的文人、清朝的进土、"五四"运动的先驱、民国初年的革命家,直到全国解放后的政治家和哲学家,卷入辩论者众矣.谛视历史记录就会发现,在那揭示真理的或引入岐途的字里行间常伴有浓厚的人们称之为感情的东西.阶级的利益、民族的偏见、时代流行的伦理、论者本人的处境和个性等等无不夹杂其间.彼时人们讨论人口问题所使用的语言是近乎于艺术的描述或令人生畏的政论.文学家们说艺术是感情的因而很少是真正自由的,极少能摆脱个性和时代的特征和超越民族和阶级偏见所形成的壁垒.在历代人口学中,那些极为偏颇的理论和谬误常能压制一切而枭雄,真理却时受贬毁而遭厄运,究其原委,莫非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