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各地普遍存在着一批流动人口,而京师流动人口数量之多,种类之繁,其它任何地方难以比拟。那么,这些流动人口的成份如何?清代政府对待流动人口的态度怎样?流动人口给北京社会带来了什么影响?本文就此作一粗浅论述。一、北京流动人口的来源及种类作为清王朝的国都,北京是四方辐辏之地,各种身份的人物慕名而来,或谋生,或求职,或访学,或浪游,因而,清代北京的流动人口可谓五花八门,贵贱不一,贫富不等。(一)四方逃难的贫民。在逃难贫民当中,受灾农民占绝大部分。对于山东、河北等离京都较近的百姓来说,京师是他们逃生的主要去处。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前后,华北一带因大旱而"比年欠收,民生饥馑"①,山东及直隶河间府等地饥民"流至京师者甚多"③,达数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