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学前教育扩张对女性就业的促进效应分析———兼析学前教育政策的生育包容性
作者: 彭争呈1, 邹 红2, 熊倩倩2
单位: (1. 成都理工大学 商学院, 四川 成都 610059; 2. 西南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 四川 成都 611130
关键词: 女性就业; 学前教育 “三年行动” 计划; 政策包容性; 生育支持
分类号:F241. 4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03):16-33
摘要:
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构建的关键是缓解女性的 “工作—家庭冲突”,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则是降低女性生育机会成本的重要政策工具。 基于2010年实施的学前教育 “三年行动” 计划, 使用 CHNS2006—2015数据和双重差分模型, 从政策包容性视角评估了该计划对3—5岁儿童母亲劳动供给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以探究当前社会背景下学前教育制度支持家庭生育的政策内涵。 研究发现, 学前教育 “三年行动” 计划使城镇地区有 3—5 岁孩子的女性劳动参与率增加约 25%, 周平均工作时长增加约8个小时.异质性分析表明, 学前教育 “三年行动” 计划的就业促进效应对有多孩的女性更加明显。在影响机制上, 该政策显著减少了女性家务劳动的时间投入, 增加了儿童对幼儿园照护的选择, 却未明显降低对父母和祖辈的照护需求。这说明政策虽然促进了女性就业, 但对家庭在儿童照护需求上的支持力度较弱。可能原因在于, 一方面, 学前教育公共服务资源的增加放松了女性的时间约束; 另一方面, 面对入园时间很难与父母工作时间协调、儿童接送及课后看护等问题, 家庭仍需要投入大量时间。 当前我国学前教育制度的目标是 “儿童发展”, “支持女性就业” 的目标被忽视; 单一目标导向下的学前教育服务, 体现出儿童照护功能的制度设计严重缺乏。未来, 在多孩生育政策环境下, 需要从公共政策对家庭生育的包容性视角, 审视当前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制度, 以更好地满足家庭儿童照护需要, 支持女性发展, 构建友好型生育支持体系。

基金项目:
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数字贫困视角下‘宽带乡村’政策的老年健康效应评估”
(XJLL202100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延迟退休年龄的社会经济效应评估与制度设计: 理论模型、政策模拟与断点反事实分析” (71603214)。
作者简介:
彭争呈, 经济学博士, 成都理工大学商学院讲师; 邹红, 经济学博士,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熊倩倩, 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