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多维度视阈下中国健康建设水平的区域差异与极化研究 ———基于 “健康中国 2030” 战略视角
作者: 杨欢
单位: 青岛科技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 山东 青岛 266061
关键词: 健康建设; 指标体系; 区域差异; 空间极化
分类号:C913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2(05):48-64
摘要:
健康是国家发展之基, 亦是民生幸福之本, 它虽是一种身体状态, 却受诸多社会因素的影响, 而不同的社会因素参与了健康不平等的缔造。 “大幅提高健康水平, 显著改善健康公平” 是 “健康中国 2030” 的战略目标, 对于缩小居民身心健康差距, 实现健康建设的均衡分布至关重要。然而, 目前多维度视角下对我国健康建设水平的综合分析仍较为有限, 存在拓展空间。基于此, 从 “健康中国 2030”战略视角, 以健康服务、 健康保障、 健康环境和健康产业四个维度构建总体健康建设指标评价体系,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借助熵权法测度了我国 2009—2020 年各维度健康建设水平与总体健康建设水平, 并通过 Dagum 基尼系数和极化指数考察了其区域差异与极化程度。研究发现: 中国各维度健康建设水平与总体健康建设水平均逐渐提高, 但区域不均衡仍然较为显著, 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健康服务、健康保障水平的总体区域差距呈现缩小趋势, 而健康环境和健康产业发展水平的总体区域差距呈现扩大趋势, 区域间差距较大是其主要来源。 全国健康服务与健康保障两级分化程度逐渐减弱, 而健康环境和健康产业发展的两极分化程度逐渐增强, 而且健康产业资源要素的区域聚集现象逐渐加重。未来破解我国健康建设发展的不均衡, 亟须解决的是健康环境与健康产业的区域不均衡。各地区应以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为重点, 促进健康环境高质量发展; 应激发健康产业创新, 扩充健康产业类别, 加快递健康产业规模的区域协同提升。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杨欢, 数学博士, 青岛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