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育儿家庭对普惠性托育服务模式的偏好与支付意愿
作者: 任 锋
单位: 厦门大学 人口与生态研究所, 福建 厦门 361005
关键词: 普惠性托育服务; 服务模式选择; 支付意愿; 选择实验法
分类号:C92-05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3(01):57-70
摘要:
推动普惠性托育服务落地, 破局入托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然而作为在政府扶持下自负盈亏的经营性行为, 如何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托育服务是地方政府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育儿家庭对托育服务的需求规模、支付意愿和模式期望等情况是社会力量是否参与托育服务的重要决策依据。为解构家庭托育服务需求的多元性, 利用 2020 年“厦门市 0—3 岁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调查” 数据估计了家庭对各类托育服务模式的选择率与支付意愿。 采用选择实验法的研究结果显示: 总体上厦门市育儿家庭对于将子女送托的态度并不积极, 现有服务模式与家庭期望差距较大, 可接受当前商业托育服务和非正规小托班的家庭仅占 3.42%, 而愿意接受潜在普惠性托育服务的家庭比例则高达29. 4%。在社区内、公办和提供早教是育儿家庭相对比较青睐的服务属性。而在各服务属性之间, 社区化服务是育儿家庭最为看重的服务属性, 其次是主办方性质。不接受小托班的主要是不信任个人主办, 只要由正规机构开办, 育儿家庭对分散化家庭托育点的接受度可达15. 17%。家庭对于社区化普惠性服务的支付意愿明显高于各类商业性服务,商业性服务宣扬的豪华环境和早教课程体系并不是家庭所看重的要素, 家庭对社区内基本照料服务的支付意愿更高。换言之, 如果现有商业托育服务转入社区, 不仅省去了高昂的租金和营销成本, 还可获得更高的家庭选择率和支付意愿。总之, 开展社区化的普惠性托育服务是缓解机构生存压力和提升家庭送托率的双赢策略。

基金项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儿童照顾对城市家庭二孩生育决策的影响及政策选择研究” (18BRK036)。
作者简介:
任锋, 管理学博士, 厦门大学人口与生态研究所助理教授。
参考文献: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