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
 |
|
|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 |
中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转变
|

|
作者: 杨菊华 |
单位: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 北京 100081
|
关键词:
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人口; 生育转变
|
分类号:C92-05 |
出版年,卷(期):页码:2023(03):35-51
|
摘要: |
|
少数民族人口是中华民族人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控制性生育政策、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过程中, 各民族人口都先后经历了生育转变。 利用总和生育率和终身生育率两个指标, 关照生育转变的起点、 过程与结果, 通过对普查数据的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 对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转变进行系统、 全面地分析, 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 少数民族人口作为一个总体, 其生育转变的起点约发生于 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 略晚于全国的生育转变; 尽管由于民族之间的差异性, 其生育转变的完成时间约晚于全国 10 年, 但 2000 年前后, 少数民族人口总体上已经完成了生育转变。第二, 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转变具有 “超前” 和 “滞后” 双重特征, 西部民族 “滞后”, 东北民族 “超前”。第三, 少数民族人口的生育转变符合经典的生育转变理论预期, 但不同民族的生育转变同样深受生育政策、文化制度的影响: 现代化进程和 “优生优育”、“少生优生” 政策宣传的共同作用, 弱化了传统的民族生育文化效应, 推动了各民族的生育行为在变异中趋同、在多样中趋近。 通过采取 “观起点、看过程、比结果” 的研究思路、清晰地界定生育转变概念, 本研究弥补了既往研究多笼而统之地描述 (不同) 民族生育水平的局限, 可更好地与国际社会生育转变研究形成对话, 有助于丰富中国人口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宝库。
|
基金项目: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 “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社会融入研究” (21BRK004); 中央民族大学交叉学科研究专项课题 (2020MDJC01); 中央民族大学自主科研项目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0301-02200304)。
|
作者简介: |
杨菊华, 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人口与民族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博士生导师。
|
参考文献: |
|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