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翼.中国人口出生性别比的失衡、原因与对策[J].社会学研究,1997,(6).
[2] 张二力.从"五普"地市数据看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和婴幼儿死亡率性别比的影响[J].人口研究,2005,(1).
[3] 郭志刚.从政策生育率看中国生育政策的多样性[J].人口研究,2003,(5).
[4] 陈卫.我国出生性别比升高的趋势与特点[J].人口研究,2009,(3).
[5] 宋月萍.生育政策对出生性别比的影响-一个微观实证分析[J].人口研究,2009,(3).
[6] 蔡菲,陈胜利.限制生育的政策是不是影响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主要原因[J].市场与人口分析,2005,(3).
[7] 原新,石海龙.中国出生性别比偏高与计划生育政策[J].人口研究,2005,(3).
[8] 王珊珊.我国出生性别比攀高势头不可忽视[J].记者观察,2007,(9).
[9] 李树茁.我国出生性别比异常偏高与生育政策有关吗?[J].人口与发展,2008,(2).
[10] 穆光宗.近年来中国出生性别比升高偏高现象的理论解释[J].人口与经济,1995,(1).
[11] 林耀华.义序的宗族研究[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
[12] 弗里德曼.中国东南的宗族组织[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13] 葛学溥.华南的乡村生活[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6.
[14] 钱杭,谢维扬.江西泰和农村宗族形态:一项社会人类学的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5.
[15] 肖唐镖.宗族政治[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16] 郑振满.明清福建家庭组织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17] 冯尔康.18世纪以来中国家庭的现代转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76-82.
[18] 杜赞奇.文化、权力与国家[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4:62-64.
[19] 黄宗智.华北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M].北京:中华书局,2000:64.
[20] 贺雪峰.论中国农村的区域差异-村庄社会结构的视角[J].开放时代,2012,(9).
[21] 葛剑雄,曹树基.中国移民史[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