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使用帮助
 



 
 
 
 
摘要点击排行 下载点击排行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农村嵌入与广西农村—结构分析与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建议
作者: 闰春
单位: 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4
关键词: 农村嵌入;广西;转移就业
分类号:C92-05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2,33(5):32-39
摘要:

在分析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探索适合广西特点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路径的重要性。然后剖析了现有研究主要从城市视角关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忽视从农村视角进行解读的不足。借鉴格兰诺雏特嵌入理论的观点,在文献分析基础上提炼出农村嵌入影响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结构维度,以收集的1177份有效问卷分别进行了劳动力整体分析和分代对比,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igration of surplus rural labor force in Guangxi.the article put forward the importance of exploring special employment path which adapt to Guangxi characteristics. Then, the paper discussed the defects that present migration-related researches focus on city perspective but neglect the viewpoint of rura1.After that,taking literal review as basis,the article ab stracted the structural dimensions of rural embeddedness affecting Guangxi rural lab or forces' migration.In final,it did the empirical test and generation comparison using the sample survey data with 1177 valid samples from Guangxi,and put forward the pertinent policy suggestion.
基金项目: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结构嵌入与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研究—基于广西、贵州的微观数据"(09CJY009);2012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一般资助科研项目(201203YB027)。
作者简介:
闰春(1973-),广西桂林人,管理学硕士,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钟钰,蓝海涛.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变动及剩余状况分析[J]. 中国人口科学,2009,(6).
[2] 张国胜.中国农村劳动力市民化:社会成本的视角[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3] 乐其顺.建设新农村背景下的广西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J].学术论坛,2007,(5).
[4] 胡德巧,孙中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需要重点解决的几个问题—赴广西壮族自治区调研报告[J].宏观经济管理, 2011,(8).
[5] 吴兴陆,亓名杰.农民工迁移决策的社会文化影响因素探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
[6] 李明桥,傅十和,王厚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钟摆现象" 的解释[J].人口研究,2009,(1).
[7] Mark Granovetter.Economic Action and Social Structure:The Problem of Embeddedness[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 9l(3).
[8] 罗家德.镶嵌:社会网与经济行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9] [爱尔兰] 瑞雪·墨菲著,黄涛,王静译.农民工改变中国农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9:10.
[1o] 钟德友.多元主体合作创新,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J].软科学,2010,(8).
[11] 张宗益,周勇等.西部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动因及其对策[J].统计研究,2007,(12).
[12] 秦方兴,田珍等.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次序—以江苏为例[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13] 蔡防,都阳.迁移的双重动因及其政策含义—检验相对贫困假说[J]. 中国人口科学,2002,(4).
[14] 蔡吭著.中国流动人口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15] 盛来运.中国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7,(3).
[16] 黄素心,王春雷.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新探[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l,(6).
[17] Lanzona,L.Migration,Self-selection and Earnings in Philippink Rural Communities[J].Journal 0f Deve|opmeng Economics,1988, 56 (1).
[18] 刘传江.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一)—农村剩余劳动力及其转移之路[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10).
[19] 程名望,阮青松.资本投入、耕地保护、技术进步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
[20] 周大鸣,刘玉萍.社会关系网络与农民工投资型输出:以佛山攸县人挖机经济为例[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1] 钱文荣,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研究现状与展望[J]. 中国农村观察,2011,(1).
[22] 庞丽华.多层次分析方法在人口迁移研究中的应用—省际劳动力迁移的多层次分析[J]. 中国农村观察,2001,(2).
[23] 刘传江.当代中国农民发展及其面临的问题(二)—农民工生存状态的边缘化与市民化[J].人口与计划生育,2004, (11).
[24] 同[9] :187-188.
[25] 罗明忠.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回流的原因:逻辑推演与实证检验[J].经济学动态,2008,(1).
[26] 郭云涛.家庭视角下的"农民工" 回流行为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
[27] 孙文凯,白重恩,谢沛初.户籍制度改革对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l,(1).
[28] 同[2] .
[29] 周大鸣,姬广绪.回流的主位视角:企业农民工流动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
[30] 段进朋,钟文静.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一个新视角f J].软科学,2007,(2).
[31] 阿马蒂亚·森.论社会排斥[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5,(3).
[32] 同[3] .
[33] 韦伊净,谭荣毅.关于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规模的实证研究[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s1).
[34] 人民网.重庆地票:农村土地制度创新助推户籍制度改革[EB/0L].http://finance.people.tom.cn/ne/GB/146291/12473812.html,2010-08-18[2012-01-01].
[35] 戎建.迁移回报率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J]. 中国农村经济,2008,(11).
[36] 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新特征及相关对策建议[EB/0L].http://www.npopsscn. gov.en/GB/219471/219486/222142/14909639.html,2012-02-03.
[37] 于翠翠,朱成科.农村基础教育培养目标"内卷化"解析[J].现代教育管理,2010,(3).
[38] 叶扬.人力资本因素对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的经济学分析—基于2000~2008年东部和西部地区面板数据[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39] 同[3] .
[40] 韦云凤.广西返乡农民工就业困境及对策[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5).
[41] 樊中元.广西农民工语言的实证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11,(9).
[42] 都阳,王美艳.认知能力、教育与劳动力的市场绩效—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的意义[J].中国农村观察,2002,(1).
[43] 庄孔韶,王媛.评议"离农" "为农" 争论—教育人类学视角的农村教育[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l,(2).
[44] 蒋乃华,封进.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意愿考察—对江苏的实证分析[J].管理世界,2002,(2).
[45] 缑文学.金融危机下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探讨—以广西省为分析对象[J].人民论坛,2010,(8).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