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国家统计局.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0L]. [2012-02-23] http://www.SSZZXX.com/html/news/gn/2012/0223/11093.htm1.
[2] 中国民政部.2008~2011年最低生活保障数据[EB/0L].http://www.mca.gov.cn/article/mxht/wsxf.
[3] 唐钧.建立综合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EB/0L]. [2003-10-08] http://www.sociology.cass.cn/pws/tangjun/grwj-tanjun/t20031008-1188.htm.
[4] 世界银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贫困问题:标准、信息和政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0.
[5] 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1994,(4).
[6] 童星,刘松涛.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测定[J].社会学研究,200o,(3).
[7] 张秉铎,唐钧.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研究[M].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1997.
[8] 王有捐.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执行情况的评价[J].统计研究,2006,(10).
[9] 范酉庆,顾昕,高梦滔.中国城乡社会救助项目绩效评价研究—基于筹资水平的横向公平性分析[J]. 财经研究,2007,(10).
[10] 曹艳春.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变迁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7,(4).
[11] 曹艳春.1998~2009年我国36个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标准变化及保障力度分析[J].现代经济探讨,2009,(12).
[12] 柳清瑞,翁钱威.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线:实际给付与理论标准的差距与对策[J].人口与经济,2011,(4).
[13] 王增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济贫效果实证分析—基于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状况比较的研究[J]. 贵州社会科学,2009,(12).
[14] 何晖,邓大松.中国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运行绩效评价—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AHP法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10).
[15] 戴卫东.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财政支出分析—基于负所得税法和差额补助法的比较[J].河南社会科学,20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