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Somers, Margaret.R.and Gloria D.Gibson.Reclaiming the Epistemological Other;Narrative and the Social Constitution of Identity[M].//Craig J.Calhoun.Social Theory and the Politics of Identity.Oxford;Blackwell, 1994.
[2] 蔡禾, 曹志刚.农民工的城市认同及其影响因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
[3] 刘传江.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研究[J].理论月刊, 2006, (10).
[4] 彭远春.论农民工身份认同及其影响因素—对武汉市杨园社区餐饮服务员的调查分析[J].人口研究, 2007, (2).
[5] 朱力.准市民的身份定位[J].南京大学学报, 2000, (6).
[6] 王春光.新生代农村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与城乡融合[J].社会学研究, 2001, (3).
[7] 同[4] .
[8] 郭星华, 李飞.漂泊与寻根;农民工社会认同的二重性[J].人口研究, 2009, (11).
[9] 彼得·布劳著.孙非, 张黎勤译.社会生活中的交换与权力[M].北京;华夏出版社, 1988.
[1O]郑杭生, 陆益龙.城市中农业户口阶层的地位、再流动与社会整合[J].江海学刊, 2002, (2).
[11] 詹姆斯·科尔曼.社会理论的基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3.
[12] 朱力.论农民工阶层的城市适应[J].江海学刊, 2002, (6).
[13] 柯兰君, 李汉林.都市里的村民—中国大城市流动人口[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1.
[14] 唐斌."双重边缘人";城市农民工自我认同的形成及社会影响[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2002, (8).
[15] 同[4] .
[16] 杨菊华.从隔离、选择融人到融合;流动人口社会融人问题的理论思考[J].人口研究, 2009, (1).
[17] 徐祖荣.流动人口社会融人障碍分析[J].党政干部学刊, 2008, (9).
[18] 任远, 邬民乐.城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文献述评[J].人口研究, 2006, (3).
[19] 陈琼.移民妇女的身份认同;对三峡库区两个案例的解读[J].妇女研究论丛, 2007, (6).
[2O]姜秀花.社会性别视角在人口学领域的渗透[J].妇女研究论丛, 2004, (4).
[21] 何道峰, 萧延中.异地就业;扶贫与人力资源开发[J].开放时代, 1997, (3).
[22] 同[4] .
[23] 同[8] .
[24] 姚俊.失地农民市民身份认同障碍解析—基于长三角相关调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问题, 2011, (8).
[25] 刘建娥.乡-城移民(农民工)社会融人的实证研究—基于五大城市的调查[J].人口研究, 2010,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