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伟.经济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2] 何立胜.产业结构高度化新探[J].社会科学辑刊,2004,(1).
[3] 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008,(11).
[4] 丁逸宁.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协调化的思考—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3).
[5] 范艳丽,张爱国,张贤付.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定量测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1).
[6] 谢植雄.关于产业结构高度的一些理论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5,(12).
[7] 黄湘燕,锁箭.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J].经济管理,2003.(5).
[8] 王云平.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J].经济研究参考,2006,(67).
[9] 魏农建.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判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0,(3).
[10] 彭春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因分析[J].岭南学刊,1999,(上半年增刊).
[11] 刘俊杰.论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高度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2).
[12] 王吉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探析[J].商业时代,2009,(14).
[13] 王桤伦.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6,(2).
[14] 同[12] .
[15] 吴勤学. 国际贸易、海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高度化[J].国际商务,1996,(4).
[16] 姚风雷.将利用外资纳入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轨道[J].经济纵横,1997,(12).
[17] 程宏.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路—外资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作用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1,(4).
[18] 陈瑞刚.汇率变动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19] 明朗.产业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20] 同[3] .
[21] 范娜.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