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使用帮助
 



 
 
 
 
摘要点击排行 下载点击排行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我国产业结构高度的影响因素和变化探析
作者: 孙韩钧
单位: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 北京 100871
关键词: 产业结构高度;影响因素;误差修正模型;Chow检验
分类号:F240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2,33(3):39-44
摘要:

对产业结构高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文献回顾后,利用误差修正模型和Chow检验对1978~2005年的经济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高度与经济总量水平、技术进步程度、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国际贸易结构和利用外资情况等影响因素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关系,其中经济总量、技术进步和投资需求在短期内的影响更为明显,说明致力于这些因素的提高将促进我国产业结构高度的进一步提升。我国的产业结构高度以1992年为转折点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说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对产业结构提升的重要性。

This paper firstly has a literature review of the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height of industrial structure,and then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data in 1978 to 2005,using the Error Correction Model and the Chow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igh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has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with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the degree of technological progress,investment demand,consumer demand,international trade structure and utilization of foreign capita1.The relation of the height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with the economic level,technological progress and investment demand are more significant in the short term. It indicates that we should be committed to improving these factors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a higher degree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This paper also discloses a structural change occured in 1992 as a turning point of the height of China's industrial structure, manifesting that the reform of market economy had an important role in upgrading the industrial stn1cttI1re.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孙韩钧(1987-),浙江绍兴人,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口、资源和环境经济学。
参考文献:

[1] 刘伟.经济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251.
[2] 何立胜.产业结构高度化新探[J].社会科学辑刊,2004,(1).
[3] 刘伟,张辉,黄泽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与工业化进程和地区差异的考察[J].经济学动态,2008,(11).
[4] 丁逸宁.对产业结构高度化和协调化的思考—基于中国宏观经济数据的统计分析[J].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研究生学报,2007,(3).
[5] 范艳丽,张爱国,张贤付.产业结构高度化水平的定量测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08,(1).
[6] 谢植雄.关于产业结构高度的一些理论思考[J].现代经济探讨,2005,(12).
[7] 黄湘燕,锁箭.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必然趋势[J].经济管理,2003.(5).
[8] 王云平.技术升级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J].经济研究参考,2006,(67).
[9] 魏农建.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判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0,(3).
[10] 彭春华.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动因分析[J].岭南学刊,1999,(上半年增刊).
[11] 刘俊杰.论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高度化[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1994,(2).
[12] 王吉霞.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影响因素探析[J].商业时代,2009,(14).
[13] 王桤伦.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进程实证研究[J].技术经济,2006,(2).
[14] 同[12] .
[15] 吴勤学. 国际贸易、海外直接投资与产业结构高度化[J].国际商务,1996,(4).
[16] 姚风雷.将利用外资纳入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轨道[J].经济纵横,1997,(12).
[17] 程宏.利用外资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思路—外资技术溢出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作用的思考[J].南方经济,2001,(4).
[18] 陈瑞刚.汇率变动对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的影响分析[D].浙江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8.
[19] 明朗.产业税收政策与产业结构高度化研究[D].重庆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7.
[20] 同[3] .
[21] 范娜.我国政府财政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研究[D].西北大学硕士毕业论文,2009.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