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蒋永萍.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在就业领域的主要发现及建议(摘要) [EB/OL], 中国劳动网.2004-04-30.http://www.labournet.com.cn/jylt/0430-s11.htm.
[2]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30 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1.
[3] 刘伯红.从第二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看中国妇女就业状况[EB/OL].中国社会保障科学研究网.http://www.isis.net.cn/n1196/n1256/n1550212/n1589552.files/n1589328.doc.
[4] 金一虹.女性非正规就业:现状与对策[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
[5] 谭琳,李军锋.我国非正规就业的性别特征分析[J].人口研究,2003,(5).
[6] 邓大松,李琳.中国社会养老保险的替代率及其敏感性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
[7] 岳颂东.呼唤新的社会保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211.
[8] 董克用,王燕.养老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9.
[9] 钟仁耀,徐铁诚.城镇新旧养老保险模式中养老金水平比较研究—以2005 年资料为依据的模拟分析[J].财经研究,2006,(11).
[10] 同[2] 124.
[11] 郑功成.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理念、目标与行动方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
[12] 陈卫民,李莹.退休年龄对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性别差异的影响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4,(1).
[13] 同[2] 92.
[14] 高庆波,潘锦棠.中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转变前后性别利益的比较分析[J].妇女研究论丛,20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