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首页 期刊介绍 编委会 投稿指南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使用帮助
 



 
 
 
 
摘要点击排行 下载点击排行
 

刊名: 人口与经济
Population & Economics
主办: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周期: 双月
出版地:北京市
语种: 中文;
开本: 大16开
ISSN: 1000-4149
CN: 11-1115/F
邮发代号: 2-252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电子期刊
集体耕作制时期农村人口增长分析
作者: 刘义
单位: 绥化学院, 黑龙江绥化 152061
关键词: 集体耕作制;产权残缺;封闭性;人口增长;生育政策
分类号:C92
出版年,卷(期):页码:2010,31(3):1-6
摘要:

通过文献参阅, 运用现代经济学和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 探索性地分析集体耕作制时期, 农地产权残缺、社会的高度封闭性及平均分配主义的影响和中国农村人口的快速增长。改革开放30年来, 影响中国农村人口快速增长的诸因素和人口"低生育水平反弹"的压力基本消除。面对人口长期负惯性增长的新趋势, 中国应及时调整生育政策。

Through referring the related literature, using the advanced theory and methods of modern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the paper explored the effect of the incomplete property rights of rural farmland, the principles of allocated equalitarianism and the social highly closeness in rural community on the rapid growth of the rural population in the collective farming period. The factors that caused the rapid growth of China's rural population have been removed fundamentally after sustained development for three decades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pressure of population caused by "fertility rebound" has been eliminated basically. The fertility policy should be adjusted timely in China in the face of the new trend of population negative growth caused by inertia.
基金项目:
作者简介:
刘义(1972-), 湖南永兴人, 绥化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人口社会学。
参考文献:

[1] 蔡昉. 人口绿皮书·2000年:中国人口问题报告[R]. 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69.
[2] 王学思. 农村生育行为的经济学解析[J]. 西北人口, 2002, (4).
[3] 杨军雄, 杨银海. 农地制度外部性与农村人口增长[J]. 西北人口, 2004, (1).
[4] 张新光. 论农地平分机制向市场机制的整体性转轨[J]. 农业经济导刊, 2003, (3).
[5] 林毅夫. 制度、技术和中国农业发展[M]. 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 2005. 15.
[6] 刘凤芹. 农地制度与农业经济组织[D].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5. 127-128.
[7] 王学思. 农村生育行为的经济学解析[J]. 西北人口, 2002, (4).
[8] 李文. 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进程的总结与评价[J].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2, (5).
[9] 薄一波. 若干重大决策与事件的回顾[M].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93. 929. 930.
[10] 张江华. 工分制下农户的经济行为—对恰亚诺夫假说的验证与补充[J]. 社会学研究, 2004, (6).
[11] 张乐天. 告别理想—人民公社制度研究[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1998. 368.
[12] 黄映晖, 张正河. 农村劳动力再生产成本变动分析—以河南省552个农户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 2004, (6).
[13] [美] 加里·斯坦利·贝克尔. 家庭论[M]. 王献生, 王宇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98. 159.
[14] 费孝通. 费孝通文集(第9卷) [M]. 北京:群言出版社, 1999. 40.


欢迎阅读《人口与经济》,您是本文的第位浏览者。

版权所有:《人口与经济》编辑部
技术支持:北京通元动力软件技术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