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my Rehder.Social Security Benefit Uncertainty under Individual Accounts[J].Contemporary Economic Policy,2005,(1).
[2] James P Smith.Trends and Projections in Income Replacement During Retirement[J].Journal of Labor Ecoumics,2003,(4).
[3] 唐运舒,"做实做小"个人账户对个人养老金水平的影响[J].统计研究,2007,(5).
[4] 邓大松,李琳.新旧养老保险政策的替代率测算及其敏感性[J].经济与管理,2008,(7).
[5] 林东海,丁煜.养老金新政:新旧养老保险政策的替代率测算[J].人口与经济,2007,(1).
[6] 米红,邱晓蕾.中国城镇社会养老保险替代评估方法与实证研究—兼论不同收入群体替代率的比较[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2).
[7] 田青,张水辉.建立合理的企业退体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以动态合意替代率作为参照系的探讨[J].人口与经济,2009,(1).
[8] 柳清瑞.养老金替代率的自动调整机制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5,(3).
[9] 贾洪波,温源.基本养老金替代率优化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5,(4).
[10] 宋世斌,冯羽,彭俊.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调整的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6,(7).
[11] 张勇.中国个人账户的支付能力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7).
[12] 杨再贵.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替代率和人口增长率[J].统计研究,2008,(5).
[13] 劳动保障部法制司,社会保险研究所,博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国养老社会保险基金测算与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4] 郑婉仪,陈秉正.企业年金对我国退休职工养老保险收入替代率影响的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3,(11).
[15] 邓大松,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制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16] 刘昌平.中国企业年金工资替代率敏感性研究[J].世界经济,2005,(io).
[17] 同[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