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保安.转型经济与财政政策选择[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2] 金人庆.中国财政政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5.
[3] 同[2] .
[4] 常欣.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宏观政策的演进(1991-2002)[J].经济研究资料, 2003, (12):9-23.
[5] 同[2] .
[6] 财政部税政司.2002年税政建设[Z].中国财政年鉴, 2003.
[7] 同[2] .
[8] 李伟宁, 蓝常高.促进就业的税收优惠与宏观就业政策的协调[J].税务研究, 2005, (2):16-19.
[9] 夏杰长.增长就业与公共政策[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10] 邓远军.课税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经济分析[J].税务研究, 2006, (12):14-19.
[11] 郭庆旺, 赵志耘.积极财政政策效果及淡出策略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12] 刘广洋.论税收对就业的影响[J].税务研究, 2003, (1):24-27.
[13] 曲顺兰.就业再就业财税政策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6.
[14] 罗宏斌, 周红梅.税收的就业效应研究[J].华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 (5):42-46.
[15] 同[11] .
[16] 尹音频, 张昆明.财政政策结构的就业效应分析与思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4, (2):201-204.
[17] 李永友.经济波动的财政政策稳定效应[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7.
[18] 同[11] .
[19] 付伯颖.税收优惠政策的就业效应探析[J].现代财经, 2006, (11):21-23.
[20] 张宏亮, 张广盈, 张建涛.中国的财政政策对就业效应的协整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 2005, (9):67-70.
[21] 曹军, 李红梅.财政政策与就业水平的相关性实证分析[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 (4):1-4.
[22] 杨宜勇.中国宏观经济政策与促进就业[J].中国卫生人才, 2002, (6):4-8.
[23] 曾学文.我国转型期财政和货币政策开发就业潜力的效果分析[J].财贸经济, 2007, (2):18-24.
[24] 卢亮.1998~2002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西北人口, 2005, (1):2-5.
[25] 蔡, 都阳, 高文书.就业弹性、自然失业和宏观经济政策—为什么经济增长没有带来显性就业?[J].经济研究, 2004, (9):18-25.
[26] 李胜红, 高毅华.我国就业与财政货币政策实证分析[J].广东财政, 2003, (12):56-57.
[27] 于爱晶, 周凌瑶.我国政府投资与经济增长、居民收入和就业的关系[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4, (9):22-27.47.
[28] 康旺霖, 游桂云.社会保障对就业总量及结构的影响[J].固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 2006, (11):66-68.73.
[29] 张卫国.转型期中国地方政府投资行为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影响[D].复旦大学学报, 2005,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