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燕斌. 面向新世纪的全球就业[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2] 胡鞍钢, 杨韵新. 就业模式转变:从正规化到非正规化[J]. 管理世界, 2001, (2).
[3] 杨宜勇. 中国转型时期的就业问题[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2.
[4]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 中国灵活就业基本问题研究[J]. 经济研究参考, 2005, (45).
[5] 孔泾源. 中国劳动力市场发展与政策研究[M].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
[6] 杨燕绥, 赵建国. 灵活用工和弹性就业机制[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7] 国际劳工局,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译. 世界就业报告(2004~2005年)[M].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6.
[8] 蔡. 非正规就业:发挥劳动力市场配置资源作用[J]. 前线, 2005, (5):17-19.
[9] Wolfgang Kel ler. Do Trade Patt erns and Technology Flows Affect Productivity Growth?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0, 14(1):17-47.
[10] 金一虹. 非正规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J]. 学海, 2000, (4):9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