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邬沧萍, 穆光宗.新的学术生长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0, (4).
[2] 杨云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1999.
[3] 钟水映, 简新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4] 张象枢, 邹骥, 周景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 吕昭河.超越"经济人":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性质的探索.思想战线, 2003, (6).
[6] 郭志刚.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初步理论思考.人口与经济, 2000, (6).
[7] 吕红平, 王金营.关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思考.人口研究, 2001, (6).
[8] 王胜今, 齐艺莹.我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发展的思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4, (6).
[9] 杨云彦, 程广帅.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学科的新发展, 求是学刊, 2006, (1).
[10] 罗丽艳.自然资源的代偿价值论.学术研究, 2005, (2).
[11] 罗丽艳.自然资源价值代偿机制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5.
[12] Herman Daly.Economics in a full world.Scientific American, 2005, 293(3).
[13] Herman Daly.In defense of a steady-state economy.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Dec72, Vol.54Issue5, p945, 10p
[14] 王珍.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6.
[15] 邓宏兵, 张毅.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5.
[16] 程馨, 张宁.开放的复杂巨系统理论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研究.山东社会科学, 2006, (10).
[17] 罗丽艳.关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若干思考.经济学家, 2003,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