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德文, 蔡, 张学辉. 人口转变的储蓄效应和增长效应[J]. 人口研究, 2004, (5):2-11.
[2] 张继红. 关于我国的人口结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J]. 甘肃科技, 2006, (1):6-9.
[3] 姚引妹, 袁晴.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J]. 江南大学学报, 2006, (2):72-76.
[4] M. 赛尔奎因. 生产率增长和要素再配置[A]. 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C].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89.
[5] 李京文, 郑友敬等. 中国经济增长分析[J]. 中国社会科学, 1992, (1).
[6] 郭克莎. 中国改革中的经济增长与结构变动[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993.
[7] 傅晓霞, 吴利学. 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 2003, (1):7-14.
[8] 文魁, 谭永生. 把握规律, 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5, (2):3-8.
[9] 金玉国. 宏观制度变迁对转型时期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J]. 财经科学, 2001, (2).
[10] 世界银行. 2020年的中国:新世纪的发展挑战.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8.
[11] 李伯德, 马育英. 我国隐性失业统计方法的探讨[J]. 兰州商学院学报, 2000, (2):92-94.
[12] 周渭兵. 未来五十年我国社会抚养比预测及其研究[J]. 统计研究, 2004, (11):35-3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