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胜.非法移民产生机制的研究—以福建个案调查为例[J].青年研究.2002, (10):8-18.
[2] 周聿峨, 王显峰.当代中国非法移民活动的特征—以福建沿海地区非法移民为例[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 2004, (2):15-19.
[3] 庄志坚.温州市偷渡活动透析[J].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4):29.
[4] 孙琼如.偷渡路上的福建女—对福建沿海地区女性非法移民的社会学考察[J].青年研究, 2004, (8):23-27.
[5] 韩杰峰.新形势下偷渡犯罪活动的特点及对策[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1, (3):61-63.
[6] 同[1] .
[7] 叶文振.福建沿海非法移民潮的原因分析[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5, (1):28-36.
[8] 程丽香.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偷渡现象探析[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3, (9):46-50.
[9] 施雪琴.改革开放以来福清侨乡的新移民—兼谈非法移民问题[J].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2000, (4):26-31.
[10] 周聿峨, 王显峰.当代中国非法移民活动的成因—以福建沿海地区非法移民为例[J].东南亚纵横, 2004, (3):72-75.
[11] 黄润龙.中国的非法移民问题[J].人口与经济, 2001, (1):12-22.
[12] 潘少红.从"苦力贸易"到"偷渡活动"—历史的重演[J].东南亚研究, 2001, (5):74-77.
[13] 萧北婴.略论非法移民[J].八桂侨刊, 2000, (4):43-45.
[14] 林胜.非法移民:一个世界性的难题[J].人口与经济, 2002, (6):9-13.
[15] 沈燕清.福建新移民在美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福州地区非法移民个案研究[J].世界民族, 2004, (1):53-59.
[16] 叶榕勤.福建沿海地区偷渡犯罪的调查报告[J].中国刑事法杂志, 2001, (2):96-101.
[17] 刘传标.沿海偷渡活动的原因探析[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2001, (2):47-49.
[18] 马建文.沿海地区偷渡犯罪的特点及对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1999, (4):143-146.
[19] 陆敏.反偷渡活动的防治对策研究[J].山东公安专科学校学报, 2003, (3):84-88.
|